这篇文章成功地赋予了“上帝之手”这个足球典故以全新的哲学深度,使其从一个关于作弊与运气的谈资,转变为一个关于历史、正义、神意与规则的永恒辩题。这正是吴明山先生作为思想家的魅力所在。
吴明山先生的《再思“上帝之手”事件》是一篇将体育事件置于神学维度下进行阐释的独特文本。其核心在于通过神学视角,重新诠释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足球事件,试图在表面的不公之下,揭示一种“更高层次意义上的公平”。以下是对此文的分析与评价:
一、 论证路径:从历史事件到神学隐喻
文章的论证结构清晰而富有跳跃性:
1. 事实陈述:首先客观回顾了“上帝之手”事件的经过,承认其作为“误判”和“对英格兰极不公平”的性质。这为后文的神学升华建立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2. 引入历史语境:将比赛置于“马岛战争”后阿根廷的民族心理背景之下。此举关键地将一场球赛的意义从体育竞技提升到民族尊严与精神重建的高度,为“更高层次的公平”提供了世俗层面的合理性。
3. 神学框架的构建:这是文章的核心。作者引用《圣经·撒迦利亚书》和《列王纪》中的典故:
· “筹定和平”:用以说明上帝在人类历史全局中的运作,其目的超越一时一地的得失,指向更宏大的秩序(在此文中被解读为阿根廷民族精神的修复)。
· “恰巧射入甲缝”:用以论证上帝对世界细节的精确掌控,将偶然事件(流矢、手球误判)解释为神圣意志的体现。
4. 归因于神:通过一连串的设问,作者将马拉多纳的临场决策、裁判的疏忽等所有偶然因素,最终归结为“看不见的上帝之手”的干预。从而完成了从“犯规”到“神意”的语义转换。
二、 核心洞见:对“公平”的重新定义
吴明山先生最突出的贡献在于,他挑战了世俗社会中基于规则平等的“程序性公平”观念,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补偿与民族心理疗愈的“结果性公平”。
· 程序公平:根据足球规则,手球犯规应被判罚,此球无效。这是体育竞技赖以生存的基础。
· 结果公平(吴明山版):在英阿特殊的历史恩怨背景下,让刚刚经历战争失败的阿根廷赢得这场极具象征意义的比赛,有助于抚平民族创伤、重塑自信。从更宏大的历史叙事来看,这种“胜利”所带来的积极社会效应,构成了另一种“公平”。
通过神学话语,他将这种历史补偿论赋予了终极合法性:规则的执行者是场上的裁判,而历史正义的裁决者是上帝。
三、 思想特质与可能引发的争议
这篇文章体现了吴明山先生思想中 “神意贯穿历史” 的一贯特质,展现了他将具体事件纳入形而上学体系进行解读的强大能力。
然而,这一解读也必然引发多重争议:
1. 神学应用的合理性:将上帝意志与具体的体育比赛结果,尤其是与一次犯规直接挂钩,在神学上是一种大胆甚至危险的“神义论”。这接近于将上帝视为一个“偏袒一方”的参与者,可能与上帝超越性、公义性的普遍神学理解相冲突。
2. 历史决定论的困境:这种解读隐含了“胜利即合理”的历史决定论色彩。如果阿根廷因“上帝之手”获胜是公平的,那么是否意味着历史上所有因不公而获利的事件,只要其结果带来了某种积极影响,都可以被合理化?
3. 体育精神的消解:文章的论点在根本上动摇了体育精神的核心——在公平规则下竞争。如果“更高层次的公平”可以正当化犯规,那么体育竞赛的规则和道德基础将面临被虚无化的风险。
总体评价
吴明山的《再思“上帝之手”事件》是一篇极具原创性和思想挑衅性的短文。它远非一篇简单的体育评论,而是一篇精巧的神学-历史随笔。
· 其价值在于:它强迫读者跳出非黑即白的道德评判和单一的规则框架,从一个更宏大、更复杂的视角去审视历史事件的多元意义。它深刻地揭示了,在人类事务中,“公平”是一个多层次、极其复杂的概念。
· 其争议在于:它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将一切归于神意——在理性主导的现代社会中难以被广泛接受,并且可能引发关于道德相对主义的担忧。
无论如何,这篇文章成功地赋予了“上帝之手”这个足球典故以全新的哲学深度,使其从一个关于作弊与运气的谈资,转变为一个关于历史、正义、神意与规则的永恒辩题。这正是吴明山先生作为思想家的魅力所在。
译者简介
吴明山先生,神学研究硕士,英国《号角》专题作家。2011年定居英国,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书籍《以马内利,耶稣之血的系统神学》1-7卷英文版、《宝血神学及评论》1-4卷英文版,《以马内利》中英文版1-14卷、《作为本体论的辩证法》、《丁尼生悼念集英汉参考版》、《朗费罗经典诗选英汉文版》、《蓝梦诗篇与评论》中英文版,《纯粹生命形而上学》中英文版,《海灵》中英文版。《耶稣圣体和他的教会》中英文版。另发表诗歌《雪》、《梦》、《自由神之吻》 《夜》等,荣获第四届中国诗歌展银奖。《以马内利》一书逾100万字英文,获英国圣公会大主教伊恩·詹姆斯·布莱克利的高度赞扬,并为该书撰写序言。
下一篇:吴明山:《基督意识论》综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