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天起,深夜的琴声于我而言,不再是噪音。它变成了一种陪伴,一种慰藉。在那些为梦想拼搏的深夜里,我知道,在这栋沉睡的楼里,不止我一个人在努力。有一个灵魂,也在笨拙而虔诚地,触碰着她年少时未竟的星光。那生涩的琴声,仿佛是成年世界里一种罕见的浪漫,它提醒着我:无论年龄几何,追寻美好的心,永远值得尊重。
我家住在老式居民楼的六层,每到深夜,楼上总会准时传来隐约的钢琴声。那琴声算不得娴熟,甚至有些生涩,断断续续地重复着几个简单的乐章,在万籁俱寂的夜里,清晰得像枕边的呼吸。
起初,这琴声是一种折磨。正值初三,繁重的课业常压得我喘不过气。每当我想在深夜专心演算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或是背诵一篇拗口的古文时,那反复出现的单调音符就会打断我的思路,让本就焦躁的心更加烦乱。我用枕头捂住耳朵,在心里抱怨着楼上邻居的不近人情。
直到一个冬夜,我为第二天的模拟考试复习到凌晨一点。放下笔时,头痛欲裂,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疲惫。也就在这时,楼上的琴声又准时响起了。但那天,它没有重复练习曲,而是缓慢地、生涩地弹奏起一首我从未听过的、异常温柔的旋律。琴声里带着试探,偶尔还有错音,却在寂静的寒夜里,透出一种执拗的坚持。我静静地听着,奇迹般地,那颗焦灼的心竟慢慢平静了下来。
后来我才从母亲那里得知,楼上的弹奏者是一位退休的纺织厂女工,年轻时最大的梦想就是学钢琴。直到去年,她才用积攒的退休金买了一架二手钢琴,从零开始学习。母亲说:“张阿姨说,白天怕吵着邻居,只能等夜深人静时,戴上弱音踏板练一会儿。”
从那天起,深夜的琴声于我而言,不再是噪音。它变成了一种陪伴,一种慰藉。在那些为梦想拼搏的深夜里,我知道,在这栋沉睡的楼里,不止我一个人在努力。有一个灵魂,也在笨拙而虔诚地,触碰着她年少时未竟的星光。那生涩的琴声,仿佛是成年世界里一种罕见的浪漫,它提醒着我:无论年龄几何,追寻美好的心,永远值得尊重。
上一篇:林小雨:图书馆的灯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