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看似消失,却以另一种方式永远存在着——在每一个被书籍照亮的心灵里。

每逢雨天,我总会想起那家藏在巷子深处的旧书店。书店没有招牌,木门上的绿漆斑斑驳驳,推门时会响起清脆的风铃声。那是我中学时代最眷恋的避风港,也是我文学梦开始的地方。
书店的主人是个戴老花镜的爷爷,我们都叫他秦先生。他总坐在柜台后看书,听见风铃声便抬起头,从镜片上方投来温和的目光。店里永远飘着旧纸张、油墨和淡淡霉味混合的独特气息,那是时光被珍藏的味道。书架高及屋顶,需要踩着木梯才能取到顶层的书,每一本都像在静静等待有缘人。
记得那个中考失利的雨天,我浑身湿透地闯进书店。秦先生什么也没问,递给我一条干毛巾,指了指书架角落:“那里有些诗集,或许适合现在的你读。”我在那里发现了海子的诗,当读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泪水混着雨水落在书页上。从那以后,每个迷茫的时刻,我都会去那里寻找答案。
书店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学生买书可以半价,若是实在拮据,用读书笔记来换也可以。我的第一本《瓦尔登湖》,就是用三篇读后感换来的。秦先生会在扉页盖上他的藏书章,说:“书要流动起来才有生命。”在他的书店里,我遇见了鲁迅的深刻、沈从文的温情、马尔克斯的魔幻……它们像一扇扇窗,为我打开了更广阔的世界。
去年,秦先生因病关掉了书店。最后一次去时,他送给我一本《诗经》,扉页上写着:“愿书籍永远是你的良师益友。”如今每当下雨,我还会想起那个飘着墨香的小小天地。它让我明白:有些地方看似消失,却以另一种方式永远存在着——在每一个被书籍照亮的心灵里。
下一篇:吴念真:老街的黄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