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明白,每个迷途的灵魂都需要这样一个领路人。他们或许不能带你走完全程,却会在你最黑暗的时刻,为你点亮一盏灯,让你看清——前路漫漫,但你已有能力独自前行。

初秋的午后,我第三次将揉皱的物理试卷塞进书包最底层。阳光透过梧桐叶洒下斑驳,却照不进我心底的阴霾。力学公式像顽皮的精灵,总在我笔尖溜走,留下一个个刺眼的红叉。
“又没考好?”一个温和的声音从头顶传来。我抬头,看见物理老师陈明站在桌前,镜片后的眼睛含着笑意。他四十多岁,头发已有些花白,却总爱在衬衫口袋别一支钢笔,像个老派文人。
“我是不是很笨?”我几乎要哭出来。
陈老师没有回答,只是轻轻翻开我的课本,指着画满问号的一页:“走,带你去个地方。”
我们来到学校后面的小花园。午后的阳光把葡萄架染成金色,陈老师从口袋里掏出钢笔,又捡起一片梧桐叶。“看好了,”他说着,松开手,钢笔和树叶同时坠落——钢笔直直落地,树叶却在空中打着旋儿,“同样的高度,同样的重力,为什么落下的方式不同?”
我愣住了。这个我在课本上读过无数次的自由落体,突然以如此诗意的方式呈现在眼前。
“物理从不说谁笨,”陈老师拾起钢笔,轻轻别回口袋,“它只是在用不同的语言讲述世界。有人听懂得快,有人需要时间,就像这片树叶,它落得慢,却让我们看见了风的形状。”
那个下午,我们坐在石凳上,他用粉笔在石板上画着力学图示,讲着牛顿的故事,讲着苹果树下那个永恒的时刻。他说,每个公式背后都藏着观察世界的独特角度,解题不是目的,学会用物理的眼睛看世界才是。
从那天起,我的物理课本边缘开始爬满细密的笔记。我不再机械地背诵公式,而是试着理解每个符号背后的故事。当我在篮球场看见抛物线,在公交车上感受惯性,在雨中观察光的折射,物理不再是试卷上的难题,而成了解读世界的密码。
期中考试,我的物理成绩终于及格了。但比分数更珍贵的,是陈老师在卷末的批注:“你看见光了。”
是的,我看见了。那道光不在复杂的公式里,不在繁复的计算中,而在一个老师用一片落叶、一支钢笔点亮的瞬间。它照亮的不仅是物理的迷惘,更是一个少年在成长路口对自我的怀疑。
后来我明白,每个迷途的灵魂都需要这样一个领路人。他们或许不能带你走完全程,却会在你最黑暗的时刻,为你点亮一盏灯,让你看清——前路漫漫,但你已有能力独自前行。
上一篇:李静:修补时光的人
下一篇:尤佳:谁的青春有泪在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