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尽头有一家“修补时光”旧书店,店主是个银发老奶奶,我们都叫她时光奶奶。
老街尽头有一家“修补时光”旧书店,店主是个银发老奶奶,我们都叫她时光奶奶。
第一次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是在一个飘着细雨的周末。书店里,时光仿佛被调慢了流速——旧书页泛黄卷边,油墨香与樟木味在空气里缠绵。时光奶奶坐在窗边的藤椅上,鼻梁上架着老花镜,正用糨糊修补一本《安徒生童话》。
“孩子,这里的书可以随便看,”她抬起头,笑容温暖,“它们都等着被再次翻开呢。”
那个下午,我蜷在书店角落,翻开一本缺了封皮的《小王子》。书页间,有人用铅笔轻轻标注:“就像我的玫瑰”,字迹已模糊。另一页写着:“1998年春,读给生病的孩子听”。这些陌生的笔迹,让阅读变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
从此,每个周末我都会去书店。时光奶奶总会为我留一本修补好的书,有时还会附上一张书签:“这个故事,我年轻时也很喜欢。”在她的推荐下,我认识了倔强的简·爱,陪伴哈利波特穿越九又四分之三站台,跟着尼摩船长深潜海底两万里。
渐渐地,我发现时光奶奶修补的不仅是破损的书页。她把被雨水浸湿的日记本重新装订,让一个母亲的思念得以延续;她把散落的信札整理成册,让一段烽火爱情重见天日。她说:“每一本旧书都住着一个灵魂,我的工作就是让这些灵魂继续发光。”
中考前的春天,我在书店帮忙整理阁楼时,发现了一个铁盒。里面装满了读者的留言纸条:“谢谢您推荐《平凡的世界》,它让我在迷茫时找到了方向”“在这里度过的每个午后,都是我最珍贵的记忆”……
我忽然明白,时光奶奶修补的何止是书?她在用最温柔的方式,修补着我们这些少年匆忙成长中遗漏的细腻,修补着被电子屏幕隔绝的人情温度,修补着在快节奏时代里濒临消失的阅读传统。
如今,老街即将拆迁,书店门口的招牌已略显斑驳。但我知道,无论书店是否存在,时光奶奶已经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种子——关于阅读的温度,关于传承的美好,关于如何在一片喧嚣中,为自己留一盏安静的阅读灯。
因为真正珍贵的时光,从来不需要修补,它会在每一个爱书人的心底,生根发芽,长成一片永不凋零的森林。
上一篇:陈悦:琴弦上的传承
下一篇:张雨辰:那抹照亮迷惘的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