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推荐

周慕禅: 面案上的修行

周慕禅:2025-10-16   来源:原创
评论:(0)   阅读:(19)

分享到:
摘要:

他守着的,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与食物相互成就、与光阴温柔相处的修行。在这碗面的筋道与汤的醇厚里,懂得人自能品出,何为不辜负。

手擀面怎么做成圆的,面团擀成长方形的技巧,怎么把面擀得又圆又薄_大山谷图库

  凌晨三点,万籁俱寂,城东老巷里的“陈记面馆”却已亮起暖黄的灯。面点师傅老陈系上洗得发白的粗布围裙,开始了日复一日的修行。他的战场,是一张巨大的枣木案板;他的武器,是那根比手腕还粗的擀面杖。空气中弥漫着面粉最原始的麦香,仿佛时光在此地凝固,回到了某个朴拙而温厚的年代。

  老陈对面粉极为苛刻。他只选用黄河沿岸特定产区的小麦,石磨慢碾,保留麸皮与胚芽的香气。面粉倒入宽大的陶盆,像接纳一场静默的初雪。加水是第一步禅意。他不用量杯,全凭手感。清冽的井水如丝如缕地渗入,五指张开,以独特的韵律搅动、抄拌,让水与粉在旋转中初识,结成千万颗均匀的絮状物,称之为“雪花面”。

  接下来是揉面。这是力气活,更是功夫活。老陈马步沉稳,将全身气力贯于双掌,运用腰劲,反复地推、压、折叠、揣打。面团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时而抗拒,时而顺从。他常说:“面是打出来的,人是磨出来的。”直到面团表面光滑如绸,细腻如婴孩肌肤,按下能缓缓回弹,才算达到了“三光”境界——面光、手光、盆光。

  醒面,是等待的艺术。他将揉好的面团用湿布盖好,静置一旁。在这段沉默的时光里,面筋自然形成,风味暗自酝酿。老陈会利用这段时间熬制汤头,大块的猪骨与整只老母鸡在深锅里翻滚,香气逐渐变得浓郁而醇厚。

  抻面,是最后也是最精彩的亮相。醒好的面团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灵性,经过反复的抻、拉、摔、抖,一瞬间,如变戏法般,一根变两根,两根变四根……根根面条细如发丝,却韧而不断。投入翻滚的大锅,如银龙入海,几经沉浮便迅速捞起,落入早已备好的青花大碗中。

  浇上乳白浓郁的汤头,铺上软烂入味的叉烧,撒上翠绿的葱花,再卧上一颗溏心蛋。一碗看似简单却倾注了无数心血的手工面,便承载着清晨第一缕温暖,慰藉着即将苏醒的城市与形形色色的食客。

  有食客问他,为何不用机器,省时省力。老陈看着在锅中沉浮的面条,缓缓道:“机器做的是面条,人手做的是‘面道’。这揉进去的,是力气,是耐心,更是对日子的敬重。”他守着的,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与食物相互成就、与光阴温柔相处的修行。在这碗面的筋道与汤的醇厚里,懂得人自能品出,何为不辜负。

我要赞一下 (0)

文章评论

  

最热评论

意见反馈

请点击我要留言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联系方式

电话:010-56142345    邮箱:wenyitongbao@126.com

中国青少年作家委员会     文艺通宝编委会     北京文易通宝文化传媒中心  北京满堂红广告服务有限公司   本网站坚持原创,反对任何形式的抄袭和克隆。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京ICP备12030317号-2        本文观点属于作者,如有侵权,证据充分,本网站负责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