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还在下,和去年一样大。但周守拙知道,有些东西,不会就这样被雪埋没了。

渭河边的周家堡,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演皮影戏。七十岁的周守拙,是村里最后一个会演皮影的人。
幕布在祠堂前支起,汽油灯发出昏黄的光。锣鼓声一响,全村的老少都搬着板凳来了。周守拙在幕后操纵着皮影,唱腔苍凉:“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
演的还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金箍棒上下翻飞,白骨精身形袅娜。孩子们看得入迷,老人们跟着哼唱。
中场休息时,村支书凑过来:“周叔,明年就别演了吧?县里说要派电影队来。”
周守拙没说话,只是细细擦拭着手中的皮影。这些皮影还是他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牛皮已经发黄,彩绘也斑驳了。
最后一折戏,他加演了一段《拾玉镯》。幕布上,孙玉姣穿针引线,眉眼生动,连纳鞋底的动作都惟妙惟肖。这是他的绝活,整个渭北独一份。
戏散场时,下雪了。周守拙一个人收拾着行头,动作很慢。十五岁的孙子周晓宇磨蹭到最后,帮他搬箱子。
“爷爷,你能教我演皮影吗?”
周守拙的手停住了。他看着孙子,看了很久。
“真想学?”
“想。”
祠堂里,一老一少相对而坐。周守拙取出珍藏的《皮影图谱》,一页页地讲解:“这是生旦净末丑,这是神仙妖怪,这是车马船桥...”
雪越下越大,覆盖了村庄。祠堂里的灯一直亮到天明。
第二年腊月,祠堂前的幕布又支起来了。汽油灯换成了电灯,但锣鼓声依旧。
周守拙坐在台下,看着孙子在幕后舞动皮影。唱腔还显稚嫩,手法也不够老道,但幕布上的影子已然活了起来。
演到《拾玉镯》时,周晓宇学着爷爷当年的样子,让孙玉姣纳鞋底的动作格外细腻。台下响起一片叫好声。
周守拙笑了,眼角泛起泪花。他悄悄起身,走到祠堂后院,对着祖师的牌位上了三炷香。
雪还在下,和去年一样大。但周守拙知道,有些东西,不会就这样被雪埋没了。
上一篇:张青松:春分竖蛋
下一篇:林清音: 时光修补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