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爷爷的视力已大不如前,很少再提笔写字。但那张旧书桌依然静静地立在阁楼上,仿佛在等待下一个热爱书写的灵魂。每当我坐在桌前,抚摸着桌面上岁月的痕迹,就能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温暖与力量。

老家阁楼的东角,靠窗摆放着爷爷的旧书桌。那是一张深褐色的榉木书桌,桌腿雕着简单的云纹,桌面上散落着墨迹,像岁月留下的印章。每当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桌面上,那些深深浅浅的痕迹仿佛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看爷爷伏案写字。他的背影挺直,握笔的姿势格外端正。毛笔在宣纸上沙沙游走,墨香混着旧木的沉香,在午后的阳光里静静流淌。有时我会趴在桌边,看他一笔一画地教我认字,那些方方正正的汉字,就这样在老旧的书桌上,一个个走进我的生命里。
书桌的右上角有一块特别光滑的凹陷,那是爷爷常年放置砚台的地方。左边抽屉里整齐地排列着他的宝贝:一支用了十年的毛笔,一叠印着红格的信笺,还有几本边缘卷起的古籍。最让我好奇的是抽屉深处那个檀木盒子,里面珍藏着爷爷与友人往来的书信,信纸已经泛黄,字迹却依然清晰。
去年秋天,爷爷开始教我书法。他常说:"写字如做人,要端端正正。"每个周末的午后,我们都会在书桌前度过。他温暖的大手覆在我稚嫩的小手上,带着我一笔一画地练习。书桌成了我们之间无声的桥梁,连接着两代人的情感与记忆。
如今,爷爷的视力已大不如前,很少再提笔写字。但那张旧书桌依然静静地立在阁楼上,仿佛在等待下一个热爱书写的灵魂。每当我坐在桌前,抚摸着桌面上岁月的痕迹,就能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温暖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