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文学 > 高中

周晓梦:外婆的针线篮

周晓梦:2025-11-01   来源:原创
评论:(0)   阅读:(29)

分享到:
摘要:

针线篮里装着的,不仅是针头线脑,更是一种朴素的生活哲学——珍惜所有,化残缺为美,用耐心与爱意,一针一线地编织生活。

准儿媳在旁边看我做针线活,我被针扎到手她一番表现,我心里欢喜

    外婆的针线篮是一只老旧的竹篮,提手被磨得光滑温润。篮子里装着一个小世界:各色的线卷像彩虹般整齐排列,顶针、剪刀、软尺安静地躺在角落,还有一本厚厚的、夹着各式布片的“百纳簿”。那里不仅装着修补衣物的工具,更装着外婆对生活的柔情与智慧。

    儿时最熟悉的画面,就是外婆坐在窗前做针线。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格,洒在她花白的头发和手中的活计上。针尖在布料间轻盈穿梭,发出细密的“窸窣”声,那声音里有种让人心安的节奏。我的校服膝盖磨破了,她会绣上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熊;妹妹的连衣裙短了,她便在底边接上一圈精致的蕾丝。破损的衣物经她的手,总能焕发新的生机,甚至比原来更特别、更漂亮。

    我十二岁那年,心爱的布娃娃手臂开裂,里面的棉絮都露了出来。我哭得伤心,觉得它“死”了。外婆什么都没说,只是把我搂在怀里,然后拿起针线。我屏息看着她穿针引线,将那道“伤口”细细缝合。最后,她还在缝合处用红线绣了一朵小小的梅花。那一刻,我觉得外婆不仅是修补了娃娃,更是修补了我破碎的童年世界。她轻声说:“东西破了,心不能破。用心补,伤疤也能变成花。”

    如今,外婆的眼神已不大好,很少再做精细的针线活了。那只竹篮传到了母亲手里,母亲又教会了我基本的缝补。每当我拿起针,学着她们的样子,尝试将一道裂痕抚平时,就仿佛触摸到了从外婆指尖传递而来的、那股温柔而坚韧的力量。针线篮里装着的,不仅是针头线脑,更是一种朴素的生活哲学——珍惜所有,化残缺为美,用耐心与爱意,一针一线地编织生活。

我要赞一下 (0)

文章评论

  

最热评论

意见反馈

请点击我要留言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联系方式

电话:010-56142345    邮箱:wenyitongbao@126.com

中国青少年作家委员会     文艺通宝编委会     北京文易通宝文化传媒中心  北京满堂红广告服务有限公司   本网站坚持原创,反对任何形式的抄袭和克隆。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京ICP备12030317号-2        本文观点属于作者,如有侵权,证据充分,本网站负责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