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滴答”声里,藏着我们不该遗忘的时光。
老街尽头有一家不起眼的钟表店,窄小的门脸上挂着块老旧的木招牌,上面用楷书写着“时光钟表行”。推开那扇会发出清脆铃响的玻璃门,就仿佛闯进了一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
店主是个满头银发的老师傅,大家都叫他钟伯。他总穿着深蓝色的工装,胸前别着一枚放大镜,整日伏在工作台前,像一位为时间诊脉的医生。店铺四壁挂满了各式钟表,座钟、挂钟、怀表、腕表,它们以不同的节奏滴答作响,却奇妙地汇成一首和谐的交响曲。空气里弥漫着机油和旧木柜的特殊气味,那是时光的味道。
我第一次走进钟表店,是为了修理爷爷留下的那块老上海表。钟伯接过手表,没有立即动手,而是先端详了很久,轻轻上链,贴在耳边倾听。“是轮轴有些磨损了,”他抬起头,眼神温和,“你爷爷这块表,陪了他大半辈子吧?放心,能修好。”那一刻,我觉得他修理的不是手表,而是一段珍贵的记忆。
后来我常去店里,看钟伯工作成了我的乐趣。他戴着专用的目镜,用细如发丝的工具,在微小的齿轮间游走。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从容,仿佛在完成一场精密的舞蹈。他说:“修表最重要的是耐心,要听懂它的‘心跳’。每一块表都有自己的性格,急不得。”
如今老街面临拆迁,钟表店也将成为回忆。但钟伯教会我的,远不止如何对待一块表。在这个追求快速更新的时代,他让我懂得:有些东西值得慢下来精心修复,有些技艺需要代代相传,有些“滴答”声里,藏着我们不该遗忘的时光。
(完)
上一篇:万泠汐:你听,他们在叫我呢!
下一篇:林小雨:街角修鞋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