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工具上的斑驳,正是岁月赠予我们父子最朴素的传承。

阳台的角落里,静静地放着一个墨绿色的铁皮工具箱。箱体已经布满划痕,锁扣也有些锈蚀,但里面每一件工具都摆放得整整齐齐,像等待检阅的士兵。这个箱子,装着我眼中最初的“超能力”。
小时候,父亲打开工具箱的声音,是我最期待的魔术前奏。吱呀一声,箱盖开启,露出琳琅满目的工具:闪着银光的扳手、大小不一的螺丝刀、缠绕整齐的电线、还有我永远叫不全名字的各种钳子。家里任何东西坏了——漏水的水龙头、不亮的台灯、吱呀作响的椅子,父亲总能在这个箱子里找到“解药”。他挽起袖子,叮叮当当地忙碌一阵,故障便神奇地消失了。
我总爱蹲在旁边看父亲修理。他的大手握着工具,动作不疾不徐,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从不嫌我碍事,反而会耐心讲解:“看,这个螺丝要逆时针拧松。”“电线的红色接火线,蓝色接零线。”那些枯燥的原理,从他口中说出,竟像童话般迷人。在我心里,他就是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
去年,我的自行车链条断了。本想推去修车铺,父亲却拎来了工具箱。“来,我教你。”那个傍晚,我们蹲在楼道里,他手把手指导我如何拆卸、清理、安装。当我独立完成的那一刻,满手油污却欣喜若狂。父亲拍拍我的肩:“记住,能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是男人最重要的能力。”
如今,我也拥有了自己的小工具箱。每当遇到问题,我首先想的不是求助,而是“能不能自己修好”。父亲的工具箱,给我的不仅是修理物品的技能,更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不逃避问题,用双手去创造,用智慧去解决。那些工具上的斑驳,正是岁月赠予我们父子最朴素的传承。
下一篇:赵明:晨跑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