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文学 > 大学

沈墨言: 老式理发店

沈墨言:2025-10-22   来源:原创
评论:(0)   阅读:(14)

分享到:
摘要:

但每当看到那盏旋转的灯筒,心里便会升起一股暖意,仿佛那不仅仅是一个理发店的标志,更是一座关于时间、关于手艺、关于不变初心的,温柔的灯塔。

武汉杨园,一家开了近六十年的老式理发店,顾客盈门

  在步行街日渐炫目的霓虹招牌之间,它像一枚被遗忘的旧邮票,固执地贴在那里。红蓝白三色的旋转灯筒,漆色已有些剥落,转动起来带着些许滞涩的“吱呀”声,却仍是这条街上最温和的标识。推开门,那股熟悉的气息便扑面而来——是消毒水、发油、肥皂和古老木质混合的味道,沉静而妥帖。

  店里的时光,仿佛停留在二十年前。两张老式的铸铁理发椅,像两个敦厚的宝座,皮革的椅面被磨得油亮,映着顶上那几面同样有了年岁的长镜。镜框是黄铜的,雕着繁复的花纹,边角处已露出暗沉的底色。工具台上,推子、剪刀、剃刀、梳子,一一排列整齐,每一件都闪着被岁月和手掌反复摩挲出的温润光泽。

  老师傅老陈,总是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卡其布大褂。他不爱言语,见你进来,只是用眼神示意你坐下。围上浆洗得硬挺的白布,他便开始了他的工作。他理发有自己的章法,从不问你要剪什么发型,老主顾往那一坐,他便了然于心。电推子在他手中发出沉稳的“嗡嗡”声,贴着梳子,稳稳地向上推移,碎发如黑色的雪片,纷纷落下。

  最见功夫的,是接下来的修面。他用刷子蘸了热肥皂沫,在你脸上涂出细密丰盈的泡沫,那温热湿润的触感,瞬间松弛了紧绷的神经。然后,他取过那柄传承了不知多少年的直柄剃刀,在牛皮带上“唰唰”地荡几下,寒光一闪,刀锋便贴上了你的皮肤。那感觉,并非危险,而是一种极致的信任。从额头到面颊,再到喉结周围,刀锋游走,所过之处,须发尽落,只留下一片难以言喻的光洁与清爽。他的动作不疾不徐,带着一种古老的韵律,你会不自觉地闭上眼,几乎要在这份专注的服侍中沉沉睡去。

  末了,他还会给你“松骨”。双手在你肩颈处拿捏穴位,力道恰到好处,积攒的酸胀疲劳,仿佛随着他手指的起落,被一点点地挤出体外。这时,他或许会打破沉默,用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问一句:“力道重不重?”这便是他难得的关切了。

  来这里的老主顾,多是街坊邻里。他们不追求时髦的发型,只图个干净、舒服,以及这份几十年不变的、熟稔的安心。他们在这里闲聊,从天气、物价,到儿女家常,老陈大多只是听着,偶尔嘴角牵动一下,算是回应。这里理的不只是头发,更是那份剪不断的人情纽带。

  当我顶着一头清爽的短发,走出店门,重新融入外面那个光影流离、节奏飞快的世界时,总觉得身上还带着店里那份从容不迫的旧时光。我知道,这样的老式理发店,连同它所承载的那份手艺人的尊严与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终将渐渐远去。但每当看到那盏旋转的灯筒,心里便会升起一股暖意,仿佛那不仅仅是一个理发店的标志,更是一座关于时间、关于手艺、关于不变初心的,温柔的灯塔。

我要赞一下 (0)

文章评论

  

最热评论

意见反馈

请点击我要留言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联系方式

电话:010-56142345    邮箱:wenyitongbao@126.com

中国青少年作家委员会     文艺通宝编委会     北京文易通宝文化传媒中心  北京满堂红广告服务有限公司   本网站坚持原创,反对任何形式的抄袭和克隆。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京ICP备12030317号-2        本文观点属于作者,如有侵权,证据充分,本网站负责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