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文学 > 大学

沈墨言: 黄梅时节

沈墨言:2025-10-22   来源:原创
评论:(0)   阅读:(9)

分享到:
摘要:

黄梅时节是磨人的,它用无处不在的潮湿考验着人的耐心。但它也是江南风物里不可或缺的一笔。没有这漫长的、黏稠的雨季,又如何能衬托出此后盛夏阳光的灿烂可贵?又如何能孕育出那“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温润底蕴?它像一段低回缠绵的慢板,在四季的乐章里,诉说着属于江南的、独特的忧郁与诗意。

美在锦淀周(6)||透过烟雨深处,俯看江南水乡春的底色_江南时报

  节气一入梅,江南便彻底换了脾性。天不再是那种爽朗的蓝,而成了一块湿漉漉的灰布,沉沉地压着,仿佛拧一把就能渗出水来。空气是黏的,缠缠绵绵地贴在人身上,每一个毛孔都像被无形的棉絮堵住了,呼吸都带着重量。这便是“黄梅天”了,一切都被浸泡在一种饱和的、无处可逃的潮意里。

  雨是这时节的主旋律。但它不像夏日的暴雨那般痛快淋漓,而是幽幽的,绵绵的,带着一种无尽的耐心。有时是细如牛毛的雨丝,无声无息地飘洒着,你若在户外走上一段,衣衫并不会瞬间湿透,却会慢慢地、由外向内浸润一种冰凉的潮气。有时则下得稍大些,雨点打在瓦上、树叶上,发出连绵不绝的“淅淅索索”的声响,像春蚕食叶,又像无数人在远处窃窃私语。

  墙壁开始“流汗”了,光洁的瓷砖表面凝结着一层细密的水珠,顺着墙面滑下,留下蜿蜒的痕迹。镜子里总是一片模糊,照不出清晰的容颜。衣物是永远也晾不干的,摸上去总带着一股阴冷的、挥之不去的湿意,穿在身上,黏腻得让人心烦。家里的物件,从书本到皮革,都仿佛蒙上了一层看不见的霉气,需要时时提防。

  然而,这潮湿却也滋养了另一种蓬勃的生机。墙角、石阶、乃至任何一点积土的缝隙里,青苔都以一种惊人的速度蔓延开来,那翠绿的颜色,绿得深沉,绿得放肆,在这灰蒙蒙的天地间,显得格外触目。院子里的花草,叶子被雨水洗得油亮,仿佛涂了一层透明的清漆。尤其是那芭蕉,宽大的叶片承不住雨水的重量,时而“啪”地一倾,便泻下一汪清泉,那声响在寂静的雨巷里,显得分外清脆。

  在这样的天气里,人的心绪也难免受到影响。容易无端地生出些愁绪,一些平日里被忙碌掩盖的、细微的感伤,会在这潮湿的空气里悄然发酵。做什么事都似乎提不起劲,只想窝在家里,泡一壶热茶,听着窗外的雨声,翻几页闲书。这雨声,听久了,倒也不再觉得烦闷,反而成了白昼里最好的催眠曲,或是沉思时最自然的背景音乐。

  偶尔,雨会暂歇。天空依然阴沉,但世界会获得片刻的清明。空气里那股混合着泥土、腐木和草木清新生长的气息,会变得格外浓烈,深深吸一口,肺腑都为之一振。人们会赶紧打开门窗通风,虽然明知这干燥只是暂时的。

  黄梅时节是磨人的,它用无处不在的潮湿考验着人的耐心。但它也是江南风物里不可或缺的一笔。没有这漫长的、黏稠的雨季,又如何能衬托出此后盛夏阳光的灿烂可贵?又如何能孕育出那“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温润底蕴?它像一段低回缠绵的慢板,在四季的乐章里,诉说着属于江南的、独特的忧郁与诗意。

我要赞一下 (0)

文章评论

  

最热评论

意见反馈

请点击我要留言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联系方式

电话:010-56142345    邮箱:wenyitongbao@126.com

中国青少年作家委员会     文艺通宝编委会     北京文易通宝文化传媒中心  北京满堂红广告服务有限公司   本网站坚持原创,反对任何形式的抄袭和克隆。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京ICP备12030317号-2        本文观点属于作者,如有侵权,证据充分,本网站负责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