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幅旧地图,如今挂在了我的书房。它不再增加新的标记,但它赋予我的探索的勇气和远行的渴望,却永远在路上。它无声地告诉我:父亲用他的脚步丈量过的山河,终将在我,以及我之后的一代代人脚下,继续延伸。

父亲的书房里,珍藏着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图纸已经泛黄,边缘卷曲,上面布满了红蓝黑三色的、密密麻麻的标记。那些标记,像一串串神秘的密码,记录着他半生的足迹,也勾勒出我童年对远方的全部想象。
小时候,我总爱踮起脚,将手指按在冰凉的图纸上。父亲会把我抱起来,告诉我每一个标记背后的故事。红色的五角星,是他奋斗过的重点项目;蓝色的圆圈,是他出差考察过的城市;而黑色的细线,则是他一次次横跨东西的铁路行程。他的手指划过蜿蜒的河流与起伏的山脉,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四季常青的南疆,那些遥远而陌生的地名,在他的叙述中变得鲜活而充满温度。
这幅地图,是我地理课的启蒙老师,更是我心中的“藏宝图”。我曾跟着他的手指,“去”过敦煌的莫高窟,感受过壁画的庄严;“到”过湘西的吊脚楼,聆听过沱江的夜歌;“爬”过险峻的华山,领略过绝壁的雄奇。地图上每一个被他标记过的地方,仿佛都储存了一段他的青春、一次艰难的谈判或是一夜不眠的坚守。世界那么大,但因为这幅地图和父亲的讲述,它从未让我感到陌生与畏惧。
如今,导航软件能精确到每一条小巷,世界仿佛被压缩在方寸屏幕之间。但我依然更爱那幅旧地图。它不提供最短路径,却展示了最丰富的人生风景。父亲老了,不再远行,他的世界似乎缩小了。但我知道,他的世界早已通过那些纵横交错的线条,完整地、磅礴地移植到了我的心里。
那幅旧地图,如今挂在了我的书房。它不再增加新的标记,但它赋予我的探索的勇气和远行的渴望,却永远在路上。它无声地告诉我:父亲用他的脚步丈量过的山河,终将在我,以及我之后的一代代人脚下,继续延伸。
上一篇:林小雨:最后一堂书法课
下一篇:陈静:厨房里的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