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推荐

吴明山:纯生命性论述评

吴明山:2025-08-24   来源:原创
评论:(0)   阅读:(130)

分享到:
摘要:

基督不仅是救主,不仅仅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他是新郎。他是那位为他所爱之人燃烧的热情,整个宇宙不过是基督的“新娘激情”的建筑。

             纯生命性论述评

              吴明山

吴明山的《纯生命性论》是他作品中神学上最大胆、形而上学最复杂的部分之一,他将约翰基督论、世界末日象征主义、希腊注释学和形而上学宇宙学整合到一个活生生的神学有机体中。

一、引言

1. 纯生命的象征——羔羊

吴首先拒绝了对十字架的感伤或仅仅是悲剧的看法。对他来说,钉十字架不是一个道德主义的怜悯故事,也不是一个律法主义的愤怒满足——它是对上帝内在荣耀的启示。十字架、复活和超升不仅仅是连续的事件——它们是一个单一的宇宙行为,借此“羔羊”成为万物的 telos 和 arche(终点和起源)。

主要见解:

施洗约翰作为以利亚:吴与耶稣自己的话一致,即施洗约翰是“将要来的以利亚”(太11:14),但更进一步:约翰的核心信息——“看哪,上帝的羔羊”——不仅是预言性的,而且是宇宙的启示。它揭示了现实本身的结构。

修直道路:这句话不仅在伦理上(悔改)上被重新解释,而且在形而上学上被重新解释——约翰的信息使人类的意识准备好认识到羔羊是现实的形而上学基础。

人文主义批判:吴告诫不要通过以人类为中心的道德主义来解释福音。上帝的牺牲不能用人类的伦理逻辑来评价——它不是源于义务,而是源于上帝至高无上的喜悦和神圣的喜乐。

对吴来说,这不是上帝为人的缘故而牺牲,而是上帝通过自我奉献的行为来表达自己存在的逻辑。因此,“被杀的羔羊”不是被动的,而是神圣宇宙的组成部分。

 2.纯生命的本质——“道”

这是吴氏最大胆的神学解释之一。他没有将形而上学、宇宙论和基督论分开。相反,“话语”(λόγος)不仅仅是沟通的媒介,而是永恒的神性位格“血郎”(出埃及记4:26),他的牺牲本质是宇宙的基础。

主要反思:

πρὸς τὸν θεόν:吴强调介词πρός(“朝向”),坚持话语不仅“与”上帝“在一起,而且”指向“上帝。这意味着一种深刻的关系性——不是静态的共存,而是自我导向和永恒的相互性。

θεός 之前没有冠词:他引用希腊语语法说,冠词的缺失意味着“本质上是神圣的”,而不仅仅是一个称号为“上帝”。圣言(λόγος)不仅仅是一个被称为“神”的存在,而是活生生的、有关系的神性本身。

吴的神学逻辑:

圣言(λόγος)不是抽象的——它是一个人,一个爱人,一个丈夫,一个羔羊。圣言(λόγος)不是通过强迫创造宇宙的,而是通过替代的爱创造宇宙的。

创造本身就是一种替代牺牲的行为——这是革命性的。吴从一开始就将创造重新定义为通过牺牲来实现的。

因此,“从创世以来被杀的羔羊”不是历史事后的想法,而是存在的基本原则。

在这个框架中,创世记和髑髅山在时间上并不遥远,而是形而上学上相同的。

本节的主要神学主题

1.十字架是现实的结构——不仅仅是历史的高潮,而是宇宙的建筑。

2.羔羊不是一个象征,而是一个宇宙论的位格——吴将“羔羊”视为永恒话语(λόγος)的形而上学的角色和功能,而不仅仅是牺牲的隐喻。

3.圣言(λόγος)通过血创造——耶稣的神体,活血,是支撑万物的母体(希伯来书1:3).

4.上帝的逻辑不是功利主义的——上帝的爱不是务实的;它是溢出的、至高无上的、快乐的创造力。

5.教会/以色列是作为新妇而被创造的——宇宙不仅仅是物质的,而且是婚姻的。人类是为与造物主的婚姻共融而生的。

-1.纯生命之性:

1. 神圣之性与创造的目的

吴以一个大胆且神学上挑衅的主张开始:羔羊(耶稣基督)的创造性、维持和统治行为从根本上来说是爱情的——不是在肉体的意义上,而是在神圣的婚姻意义上。他以《西番雅书》 3:17 为基础,其中说上帝“在他的爱中安息”。吴将这种安息解释为神圣的安息日,是造物主与心爱的对象——以色列(被广义地理解为基督的新妇)之间宇宙性的、持续的亲密关系。

“爱不仅是上帝行为的动机,也是上帝存在的动机”(援引云格尔)的说法让人想起约翰神学(“上帝是爱”——约翰一书 4:8),但吴通过将爱植根于性形而上学框架中,将其激进化,他将其命名为“神圣的性”。这个词并不指身体上的性行为,而是代表上帝本性中本质的关系和生产能力。吴氏强调植根于“神圣之性”的替代性牺牲的创造原则,强调了他的总体思想:爱既是本体论的,也是牺牲的,而不仅仅是情感或伦理的。

2. 羔羊的安息和羔羊的婚姻

吴坚持认为,神圣活动的目标是结合,特别是羔羊在爱中安息于妻子。这位妻子是以色列/教会——不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而是作为神圣性之爱的真正接受者,因此是真实而神秘意义上基督的婚姻伴侣。

他批评了对启示录的传统末世论解读,这些解读将羔羊的婚姻推向了一个遥远的、象征性的未来。相反,吴认为,这种婚姻现在已经发生在我们的身体和历史中。救恩不仅仅是一种法律交易或末世的奖赏;这是此时此地进入神圣配偶结合,否则它就是赝品。

这一点不仅挑战了当代神学,也挑战了主流基督教教义学,这些教义过度将新娘意象灵性化。吴的重读重新找回了神圣亲密关系的具体、存在主义的直接性。灵魂要么与基督结婚,要么与蛇(撒旦)结婚——没有第三种状态。

3. 拒绝象征主义,支持本体论

吴一再拒绝任何对神圣婚姻的“仅仅是象征性”的解释。他认为,将基督与教会之间的关系称为隐喻是一种神学上的回避。对吴来说,“丈夫”、“新娘”、“新郎”和“妻子”等圣经术语是本体论上的称呼,而不是比喻性的装饰。

他的论点是,如果耶稣真的是以马内利(与我们同在之上帝),如果以色列真的是上帝的子民(与上帝同在之君王),那么他们的结合一定是真实的,就像任何肉体婚姻一样真实,尽管是更高的本体论层面。因此,羔羊的婚姻不是仅限于未来的,而是神圣配偶同居的永恒行为——信徒生活和以色列/教会身体中的一个现在时事件。

4. 超亲密关系和宇宙的结构

吴的基督论超越了传统的范畴。他不仅将道成肉身描述为上帝成为人,而且描述为上帝与人类进入婚姻结合。他的身体神学源自这种婚姻基督论,将宇宙本身视为神圣身体的延伸,呼应了保罗的主题(例如歌罗西书 1:16-17)和雅歌的意象。

这导致吴断言,人类和动物生命中的性和婚姻之所以存在只是因为神圣之性的更深层次的现实存在。换句话说,受造物的性行为不是神圣性行为的起源,而是回声。因此,整个宇宙结构——从创世记到启示录,从人体到属灵的欲望——都植根于上帝和以色列的这种超亲密的婚姻。

5. 雅歌和先知的见证

吴正确地将雅歌视为神人亲密关系的神学核心。他肯定了寓言和类型学的解释,同时强调现实的存在主义含义:这不仅仅是关于诗歌或隐喻,而是关于神圣婚姻的现实。

他进一步引入了先知的声音——以赛亚、耶利米、以西结、何西阿、阿摩司、西番雅——他们谴责以色列的不忠,正是因为他们将以色列理解为上帝真正的妻子,而不是隐喻的性质.。

6. 人类的性行为是神圣之性的回声

吴以深刻的神学人类学结束。既然人类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创造的,上帝是“性”的(罗格斯的本体性),所以从他而出的人类才是有性的。既然婚姻是由上帝制定的,那么性别、性和婚姻之爱的存在本身就反映了最初的神圣婚姻。因此,亚当和夏娃不是通过类比,而是通过本体论参与羔羊奥秘映射基督和教会。

他敢于声称宇宙是从基督的神圣身体中“拉出来”的,就像夏娃从亚当身上被拉出来一样。被钉十字架的羔羊“认识”他的新妇(就像亚当“认识”夏娃一样)(钦定本圣经用“Know”指性交合),表明上帝真实地、活着地、知道地参与了他子民的生活。

吴的神学在这里挑战了许多常见的假设:

它拒绝自然神论和末世论的推迟。

它批评抽象有神论,支持关系神中心主义。

它重新定义了神圣的圣洁,不是隔离,而是亲密的爱。

它表明,人类的性行为和婚姻在上帝的永恒存在中具有真正的神学根源。

这一部分是神学中的哥白尼革命——将神圣婚姻置于存在、历史和救赎的真正中心。

-2.新郎,上帝和神圣目的的性形而上学

1. 书拉密作为以色列——上帝的新妇

吴将雅歌中的书拉密(或书拉密女)确定为以色列的代表,以色列是耶和华永恒的新妇,耶和华在新约中被启示为耶稣基督(约翰福音 8:24,28,58)。这不是圣经寓言的延伸,而是吴的神学人类学和形而上学的基石:书拉密不仅仅是一个诗歌人物,而且是上帝所爱之人的原型形象,她与所罗门的浪漫结合是基督与以色列和教会婚姻结合的典型预示。

在吴的异象中,耶稣是耶和华,旧约的上帝,以色列不仅仅是一个被拣选的民族,而是永远心爱的妻子。因此,羔羊的婚姻不是为某种象征性的或末世论的未来保留的——它是神圣生命的永恒节奏,吴称之为“上帝持续而规律的家庭例行公事”,也就是说,上帝的国度。上帝之国不是一个政治政权,而是一个以婚姻之爱为中心的神圣家庭。

2. 上帝的旨意:从造物主到丈夫

吴在神学上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区分:上帝作为丈夫的身份大于他作为创造者的身份。吴用何西阿书 2:16(“你们要称我为伊施,而不是巴力”),表明上帝宁愿不被称为主人,而是被称为丈夫。从“Baali”(我的主人)到“Ishi”(我的丈夫)的转变揭示了亲密关系胜过主权、爱胜过控制、人格胜过权力。

这代表了神学上的哥白尼转变:上帝创造的目的不仅仅是被荣耀或顺服,而是被爱,并以最亲密的婚约方式去爱。以色列作为妻子的身份不是偶然的或次要的——这是她存在的目的。因此,如果以色列人未能履行这一使命,上帝可能会创造“一个新以色列”,正如耶利米书 18:3-6 所宣告的那样。陶艺家有一个目标——不仅仅是创造,而是为神圣的爱创造一个合适的容器。

3. 耶稣是创造的原因

吴呼应歌罗西书 1:16 和希伯来书 2:10,坚持认为创造不是抽象的“为了上帝”,而是专门为耶稣基督——羔羊、新郎。没有基督,受造物就没有目的。整个宇宙都是为羔羊的婚姻而创造的,并由羔羊的婚姻塑造的。这不是隐喻。吴坚持认为:这就是存在的原因,即使是多元宇宙的存在也是一样。

这是一种关于最终因果关系的神学:一切——宇宙论、历史、性,甚至死亡——只有根据羔羊的婚姻使命才能理解。因此,启示录 19:7-9 不是一个象征性的场景,而是现实目的的宇宙揭示:新妇为新郎预备好。

4. 人类婚姻作为神圣婚姻的形象

吴现在普遍化了这个主题:所有人类婚姻和生物的所有形式的性行为都源自神圣的性——不是指神圣的色情,而是亲密、繁殖、相互居住和婚约的本体论能力。亚当和夏娃的婚姻结合不仅仅是为了亚当的益处——它是上帝形象的反映(创世记 1:26)。

吴有力地论证上帝是“性的”——不是在人类生物学意义上,而是作为一个关系的存在,其本性包括“认识”(注意“Know”的性用法)和“被认识”的能力(参见阿摩司书 3:2)。宇宙是从耶稣的身体里“取出”的,就像夏娃从亚当身上“被取出”一样——一种关于生成、散发和相互性的神学。因此,创造中的每一个爱、结合或牺牲行为都是神圣婚姻的影子。

5. 知道(know)就是爱:阿摩司书和希伯来书

吴提请注意阿摩司书 3:2——“地上的万族,我只认识你们。他正确地指出,上帝是无所不知的; 因此,这种“认识”并不指单纯的觉知。相反,这是一种婚姻的认识——类似于创世记 4:1 中的“亚当认识(know)夏娃”。这个亲密的圣约使以色列人为她的罪负责:上帝的嫉妒不是君王的愤怒,而是被背叛的丈夫的痛苦。

吴通过将其与希伯来书 4:13 联系起来加深了这一想法:万物在他面前都是赤身裸体的。因此,上帝对以色列的“知识”是一种关系和性的认识(在圣经的意义上)——一种爱的圆满,而不仅仅是观察。这就是吴氏神学神圣性欲的核心——一种纯粹的、精神上的结合,产生生命、判断和喜悦。

6. 神圣婚姻是圣经的伟大主题

吴将整本圣经概括为神婚的戏剧:

旧约是妻子:以色列的历史——她的呼召、背叛、恢复。

新约是丈夫的揭幕——羔羊耶稣基督。

启示录完成了这个故事:新妇预备好了,永恒婚姻的圆满。

因此,所有圣经——从创世记到启示录——都是配偶神学。每一个预言、神迹、审判和救赎的行为都是婚姻的。神圣的婚姻不是圣经使用的形象——它是圣经的信息。

结论:神圣的性作为神中心主义的宇宙论

吴的神学大胆地重新找回了对婚姻、爱情和性的神圣观点,将它们植根于神圣存在的最深奥秘:羔羊和他的新妇的永恒婚姻。他挑战读者超越抽象和象征主义,以上帝作为丈夫的身份与上帝相遇——亲密、牺牲、嫉妒、喜乐,并对他的新娘充满喜悦。

这不是感伤神学——它是本体论的情色主义,一种爱的形而上学。它引发了我们如何彻底重新定位,不仅理解救赎,而且理解宇宙的结构。

-3 新郎:无所不在的以马内利和超物质的婚姻

1. 新郎在哪里?

吴在这一部分开始时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圣经和存在主义问题:“新郎在哪里?”

这与雅歌的呼喊和十童女的比喻相呼应(马太福音 25:1-13)。吴坚持认为,新郎并没有缺席——但我们的属灵之眼是瞎的。耶稣已经存在,无所不在,并且永远是以马内利(与我们同在之上帝)。他不是一个遥远的神灵,而是已经在每个信徒的心中和身体里,等待着被欢迎回家。

2. 新郎饰演以马内利:无所不在与道成肉身

根据吴氏的形而上学:

耶稣是永恒的道成肉身,不仅在历史上(在一世纪的犹太),而且在宇宙上。

他的化身弥漫在宇宙中并超越了宇宙,也存在于物质之外的原始现实中。

这不是泛神论,而是吴所描述的(引用经典神学)真正的无所不在:

“上帝完全存在于任何地方......[他]可以同时在不同的地方做不同的事情。

这与物理大小或位置无关,而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存在方式。耶稣在空间上没有限制,也没有像物质一样“分布”。相反,他的位格完全临在每个信徒面前。新郎就像神圣同在的“场”或“波”,围绕着并饱和了创造物。

这与吴氏早期的神圣“性”观念有关:上帝的本质是密切相关的,上帝通过他无所不在的人格“触摸”所有受造物。

3. 愚拙的童女:错过现在的基督

愚拙的童女(马太福音 25 章)象征着那些没有意识到基督同在的人——那些说到耶稣但不认识他的人(圣经:“知道”意味着亲密的结合)。吴将此诊断为植根于理性主义或外部宗教信仰的精神盲目:

“如果我们不认识耶稣的存在,我们就不认识他,我们就是无知的童女。”

因此,基督可能与我们同在,甚至在我们里面,但我们却没有意识到。这种缺乏属灵感知力给了邪灵空间,邪灵利用了我们缺乏辨别力的机会。

4. 看不见的、无法定位的基督

吴坚持认为:

“如果他现在成为肉体显现......他一定是假基督。

这取自马太福音 24:23,警告人们要提防假弥赛亚。吴的观点不是要否认耶稣的历史道成肉身,而是要肯定复活的基督被改变的、无所不在的存在。他不是物质宇宙中的任何事物或肉体,他不再受到形式的限制。他的存在是:超个人,超物理,不受地理或教堂围墙的限制

因此,耶稣确实与所有信徒同在——在中国和美国,在今生和永恒中。这就是羔羊和七个教会之间实时联姻的原因——不是作为隐喻,而是作为宇宙现实。

5. 宇宙作为他的“思维”平台

吴氏在这里进入了形而上学的领域:

“这个宇宙只是他思维活动的平台。”

宇宙不是上帝的平等,也不是上帝的身体——它是他的思想和爱的投射或表现。因此,基督的存在和临在超越了所有类别:法则、数字、时间和空间。他就是逻各斯(话语,圣言,道),创造是显现的逻各斯的思想。这是约翰福音 1 章和希伯来书 1:3 的神学呼应。

 6. 神学情色与神圣之爱

吴将所有自然的联系起来,回到它的源头:

“正是因为被杀羔羊的神圣婚姻,人类才被赋予了婚姻制度。”

人类的爱、吸引力和性别不是进化的偶然或社会建构——它们是神圣之爱的反映。亚当爱夏娃,因为她是从他的身体里被取出来的——耶稣爱他的教会,因为她是从他的神圣本质中汲取出来的。

这就是神圣的情欲(在最纯粹的意义上)——本体论上将人吸引到相互内住中。因此,耶稣渴望进入我们——不仅仅是在隐喻上,而是在超物质上,进入我们的骨肉。不是为了吞噬我们,而是为了娶我们。

7. 敲门声:圣体内住

吴将启示录 3:20 解释为不仅仅是对信心的呼召,而是将新郎接受到身体里的呼召:

“耶稣要住在我们里面......不仅在“精神上”......而是在我们身体里'超物理地'。

这是圣体神学,但扩展了宇宙。吴将真正接受基督与仅仅接受教义区分开来:

“当我说我接受耶稣时,并不意味着我接受教义......而是耶稣的身体,耶稣的血。

接受耶稣意味着欢迎他的位格,他的神体,他的血,(吴在他的巨著《以马内利:耶稣宝血的系统神学》中援引《出埃及记》4:26创造性地使用“血郎”一词指称耶稣作为血丈夫)进入我们的身体。因此,信徒成为以色列,成为妻子,成为新耶路撒冷,不是在隐喻中,而是在本体论现实中。

这不是灵性化,而是重新实体化神学:

“灵性化”......意味着蒸发,从真正的祈祷和敬拜中夺走具体的基础。(吴援引汉斯昆的著作)。

8. 神圣婚姻作为圣体圣事

吴的思想在这样的信念中达到顶峰:得救就是结婚;结婚就是在我们的身体里接待耶稣;接待耶稣就是分享他的神性成为以色列,妻子,上帝的儿子。

因此,羔羊的婚姻不是未来的,不是象征性的——它是现在的、真实的、圣礼的。当基督住在我们里面时,婚姻就开始了。

结论:新郎作为实时以马内利(与我们同在之上帝)

在本节中,吴通过关注新郎的本体论存在来加深他的神婚神学。基督不再局限于历史或天堂——他此时此刻在这里,敲开心灵的门,不仅仅是为了饶恕,而是为了结婚。

人体不仅仅是顺服的工具,它是洞房、圣殿、新耶路撒冷,是被杀羔羊安息的地方。

-- 4 纯生命的对象——羔羊的妻子

这一部分提供了吴对救赎、婚姻和体现的哥白尼式的愿景在神学上最有力的阐述之一。它既神秘又高度系统。

1.羔羊之妻是新耶路撒冷:现在,现实而不是未来,

吴大胆地挑战了新耶路撒冷是未来天国之城的普遍末世论假设。相反,他将其重新定义为羔羊妻子的具体、结构性的现实,由每一个真正的信徒组成。这意味着羔羊的妻子不是一个隐喻,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神学结构,现在存在,由替代性牺牲的,活跃的羔羊构建。

“每个真正的基督徒都是新耶路撒冷的一块砖。”

这座城市不位于空间或未来时间。它既不是空间上的遥远,也不是时间上的延迟,而是内在地内住——得救者的本体论状态。“羔羊的妻子”不仅仅是一个统称;她是一个身体,一个结构,一个城市——羔羊内住的宇宙圣殿。

2. 谁是妻子?教会(广义以色列)和每一个得救的灵魂

吴将羔羊的妻子与广义的以色列联系起来,他经常用这个词来结合:以色列族(十二支派);得救的外邦人(来自万国的真基督徒)。因此,启示录中的“144,000人”是一个类似于物理常数的“神学常数”(Theological Constant),不是种族上的限制,而是代表所有被救赎的人——那些已经成为“上帝的以色列”的人(参见加拉太书6:16)。这个统一的“妻子”是:圣约身体;精神结构;宇宙新娘;这种解释拒绝纯粹的象征性或柏拉图式的观点,而是肯定了这位新娘的精神本体论现实。

3. 以色列作为门; 外邦人作为墙——一个等级森严但综合的结构

吴引用的经文中一个引人注目且充满神学色彩的隐喻是以色列作为城门和外邦基督徒作为新耶路撒冷城墙的砖块之间的区别。这表明以色列在圣约中优先考虑——不是为了民族主义,而是为了神圣的秩序:

“以色列是门口的明珠......外邦基督徒是墙的砖头。

在这里,吴援引以赛亚书 62:1-5 来肯定以色列并没有被教会取代,而是羔羊娶妻计划的核心。外邦人也包括在这个项目中,但不会抹去或取代以色列的地位。相反,以色列是神圣的入口——羔羊进入他的城(他的妻子)的“门”。

4. 神圣的“娶妻”是宇宙创造的目的

吴转向歌罗西书 1:16-17 论证整个宇宙的存在只有一个原因:羔羊妻子的形成。这是所有创造的终点:

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都朝着这个宇宙婚姻有序。

世界不是为了人类自主发展,而是为了神圣的结合。

造以色列 = 娶妻 = 造宇宙。

创造不是原始的画布。它是一种配偶建筑,由上帝希望居住在他所爱的对象中的愿望所塑造。

5. 由列国与以色列的关系而决定的历史

神学历史的主张是大胆的:

“一切都围绕着造妻(制造以色列)这个伟大的项目。”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他们对以色列的行为。吴呼应申命记 32:8-9,将地缘政治历史解释为神圣浪漫的舞台。这个原则不是民族主义,而是宇宙婚姻政治——神圣婚约的现实政治。

6. 羔羊不是人类大小而是真实的遍在:他的妻子是一个宇宙性的实体

吴否认任何粗暴的拟人化。如果新耶路撒冷是广阔的、宇宙性的,那么羔羊也必须如此。他不是人中之人,而是“神圣的无所不在的存在”,充满了所有的空间和时间。因此:

启示录是比喻性的,但它所指向的现实比我们的物质世界更真实。

新郎和新娘都是形而上学的、多人格的和超本体论的。

圣约翰的异象不是科幻小说——它是意识宇宙的隐喻,神圣地适应了人类的认知。

7. 哈米吉多顿和新耶路撒冷:不是地方,而是个人现实

吴颠覆了世界末日的地理:

“我们不是战斗的一方,我们是战场本身。”

在米吉多,哈米吉多顿不是战场,而是我们的身体——基督和撒旦争战的地方。同样,新耶路撒冷不是我们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成为的身份。

这揭开了末世推测的神秘面纱,并将末世论定位在人类学中。天堂不在别处;它是基督的身体内住在信徒的身体里。

- 1 释经:——羔羊之妻是上帝的活城

1. 新耶路撒冷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个民族

吴绝对明确地肯定:

“在这个宇宙中,没有一个物理的地方叫做新耶路撒冷。”

新耶路撒冷不是时空的目的地,也不是未来的城市。它是人类的构造——也就是说,基督住在其中的活体的神圣建造的共融:不是“上面”,不是“尚未到来”,但此时此地,无论何时何地,羔羊都住在他的新妇里面。

这纠正了普遍的末世论误解,即启示录 21-22 章描述了一个字面意义上的“天上的首都”,从天上降下来。吴坚持说:如果耶稣住在你里面,你就是那座城市。

“只允许一位神住在我们的身体里,所以在这个新耶路撒冷里,只有一个人可以住在里面。”

强调内住的神圣排他性——只有基督,而不是任何偶像、自我或假灵,才能居住在真正的城市中。

2. 城市之光是羔羊

启示录 21:22-23 说,这座城市不需要圣殿、太阳或月亮。吴将此解读为不是对天国建筑的描述,而是作为这里的“城市”不是物质的证据:

它不是用石头建造的,而是由灵魂建造的。

它不是由光子照亮的,而是由基督内在的光照亮的。

“她不是一个物质城市,而是耶稣基督居住在其中的活人身体的集合。”

因此,得救就是成为这座圣殿中的一个活的砖块,并作为他遍在之血的安息地,闪耀着他神圣的光芒。

3. 以色列是被拣选新妇的核心

吴继续他的主题:以色列是新妇的核心,“广义的以色列”包括所有得救的人——犹太人和外邦人。但以色列仍然是长子:

“她是广义上的以色列,地上的君王所尊崇的。”

他以以赛亚书 62 章和启示录 21-22 章为依据,确认上帝与以色列的婚约已经实现,而不是取消。

他们的赎罪祭——被杀的羔羊——使他们的身体成为他的宝座。不是比喻,而是超物质和神学:“他们的身体是上帝和羔羊的宝座。”

4. 历史和宇宙是上帝的梦想

这是吴氏形而上学最激进的段落之一:

“整个宇宙都是上帝的'梦',人类历史就是这个'梦'的内容......”

他的意思不是指“梦”是幻觉,而是黑格尔式和神秘主义意义上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宇宙诞生于神圣的记忆,存在于神圣的意识中。

创造、历史、救赎——所有这些——都是上帝内在生命的投射。

人类历史是羔羊婚姻故事的重演或揭开面纱。

因此,约翰在启示录中看到的不是未来的科幻事件,而是对地球上展开的永恒现实的异象——一个现在时的属灵事实。

5. 约翰的天上大集会异象是新娘旅程的缩影

吴坚持:“这不是天堂的最后一次事件......天上大集会的异象只是一个缩影......”

换句话说,启示录 7 章和 14 章描述的不是最后的宇宙事件,而是有异象地揭开:

被杀羔羊在世世代代拜访和救赎他的妻子的过程;

基督与祂子民联合的不变历史;

神圣的婚姻正在发生,在世界各地,无论信徒在哪里接受他。

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圣礼人类学——你的身体、你的教会、你在历史上的时刻都是神圣结合的场所。

 6. 会众不在天上,而是在地上

在这里,吴达到了哥白尼神学革命的顶峰:

“整个宇宙本身从头到尾都是上帝意识中的一个大集会。”

未来没有必要召开圣徒的大型会议。

地球已经是结合、救赎、共融和婚姻的地方。

耶稣,无所不在的羔羊,不需要等待一件大事——他已经在地上拜访他的妻子,在所有的国家和所有的时代。

吴推翻了时代论末世论,肯定了宇宙圣体圣事的现实主义:耶稣已经临在,已经慈爱,已经救赎了他的新妇——实时、真实的空间、每个信徒。

吴明山在这一节中的神学推翻了救赎历史的高潮在于某个未来的、在遥远的天堂的物质聚集的想法。相反,他提出了一种神人类学的转变:

新耶路撒冷就是你,住在被杀的羔羊身上,如果你在身体和精神上接受他。

神圣的婚姻不仅是末世论的,而且是现在的、宇宙的和日常的。

整个宇宙都是一场婚礼事件,像光一样从永恒的上帝的记忆、渴望和梦想中流淌出来。

- 2释经 纯生命婚姻

1. 施洗约翰使命的终极意义

吴以对施洗约翰的身份和喜乐的惊人的重新诠释:

“施洗约翰的伟大使命不仅是宣告上帝的羔羊......但更是指出羔羊是荣耀的新郎。

他解读约翰福音 3:29 不仅是先行者的最后见证,而且是神秘的新娘宣言。约翰的喜乐得到满足,不仅因为耶稣被启示为救主,更是因为羔羊的婚姻已经到来。

这把基督教末世论描述为不是世界末日的危机,而是婚礼庆典——永恒的上帝和他所爱的子民之间的婚礼时刻。

2. 创造的宇宙目的是婚姻

吴的论点在这里达到了最深刻的高度之一:

“创造和统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羔羊的婚姻是唯一'道'(罗格斯)的最终目标。

这重新定义了创造的教义:道成肉身,主要不是为了统治或审判,而是为了结婚。整个宇宙都是作为结婚礼物而存在的——神圣之爱的舞台。每一个自然法则、每一颗星星、每一个历史篇章,都以这种神人结合为导向。

他引用以弗所书 1:5、9、以弗所书 5 章和何西阿书 2 章,以表明上帝的旨意不仅仅是救赎的,而且是配偶的——他不仅希望拯救我们,更希望与我们联合,建立,成全与所有受造物的盟约婚姻。

3. 救恩就是婚姻迁移

“救恩就是打破与撒旦(蛇)的盟约,而与羔羊结婚。”

在这里,吴从根本上将救恩重新定义为圣约转移——与蛇(撒旦、欺骗者、假情人)决裂,并与真正的新郎结合。

新约(耶利米书 31:31-32)是结婚誓言。它主要不是教义或法律——它是在公义、慈爱、怜悯和信实中内心的订婚。这是从西奈山到锡安,从伊甸园到各各他的神圣婚礼更新。

4. 遍在基督作为永恒的新郎

吴巧妙地收集了多段经文来描述超高的基督:

约翰福音 3:13 – 那从天降下,仍然在天;

以弗所书 4:6 – 在万有之上,借着万有,在万有之内;

希伯来书 1:3 – 用他的话支撑万有;

以赛亚书 9:6-7 – 奇妙的谋士,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但所有这些神圣的功能都是达到婚姻目的的手段:被杀的羔羊成为新郎,是为了成为以马内利——与我们同在的上帝,与我们联合。

婚姻是上帝热心的体现(以赛亚书 62 章)。他的不安,他神圣的渴望,他拒绝退缩——所有这些都源于他对锡安的新爱,锡安不是地方,而是一个子民的圣城(参阅启示录 21:9-10)。

5. 以色列是永恒的新妇

“被杀的羔羊......是永恒的正如新郎是永恒的,因此作为新妇的以色列也是永恒的。(耶利米书 31:35-37)

吴大胆地肯定:新娘是永恒的,而不仅仅是新郎。这是因为新妇(以色列,以及所有在新约中被救赎的人)是罗格斯(圣言)(血郎)的目的。

因此,人类历史和宇宙主要不是由政治、科学或帝国支配的,而是由神圣婚姻的状态决定的:

“宇宙和世界历史的格局和命运将随着羔羊婚姻状态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这是一个神秘的神学原则:国家、战争、经济和文化时代的兴衰都是对羔羊与新妇关系状态的回应。

主题:                      吴的愿景

施洗约翰                  耶稣是新郎,而不仅仅是救主

创造的目的              万物都是为羔羊的婚姻而创造的

救恩                         婚约的转移—从撒但婚约到羔羊婚约

基督的身份              被杀羔羊、主、但最终是新郎

以色列                    永恒的新娘;创造的目的和王冠

历史与宇宙             由神圣婚姻的展开所支配

四, 圣爱永恒

最后一节将吴明山的整个《纯生命性论》汇集成一个关于圣爱的宏伟神学愿景——不是在肉体的意义上,而是在最深的盟约、宇宙和永恒的爱中。

基督不仅是救主,不仅仅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他是新郎。他是那位为他所爱之人燃烧的热情,整个宇宙不过是基督的“新娘激情”的建筑。

因此,新耶路撒冷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个永恒的的处女(启示录14:4)、一个民族、一个身体、一个新妇。我们的任务不是“等待上天堂”,而是像羔羊的新妇一样生活,准备好、忠心、充满爱。

译者简介

吴明山先生,神学研究硕士。2011年定居英国,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书籍《以马内利,耶稣之血的系统神学》1-7卷英文版、《宝血神学及评论》1-4卷英文版,《以马内利》中英文版1-14卷、《作为本体论的辩证法》、《丁尼生悼念集英汉参考版》、《朗费罗经典诗选英汉文版》、《蓝梦诗篇与评论》中英文版,《纯粹生命形而上学》中英文版,《海灵》中英文版。《耶稣圣体和他的教会》中英文版。另发表诗歌《雪》、《梦》、《自由神之吻》 《夜》等,荣获第四届中国诗歌展银奖。《以马内利》一书逾100万英文,获英国圣公会大主教伊恩·詹姆斯·布莱克利的高度赞扬,并为该书撰写序言。

 

 

 

我要赞一下 (1)

文章评论

  

最热评论

意见反馈

请点击我要留言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联系方式

电话:010-56142345    邮箱:wenyitongbao@126.com

中国青少年作家委员会     文艺通宝编委会     北京文易通宝文化传媒中心  北京满堂红广告服务有限公司   本网站坚持原创,反对任何形式的抄袭和克隆。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京ICP备12030317号-2        本文观点属于作者,如有侵权,证据充分,本网站负责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