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推荐

王守拙:补书人

王守拙:2025-10-15   来源:原创
评论:(0)   阅读:(12)

分享到:
摘要:

那动作里,藏着对文明最深的温柔,和对时间最倔强的抵抗。

林语堂:读书和不读书的人,最大的差别是什么?|曲玮玮|读书|书本_新浪新闻

  在图书馆西侧长廊的尽头,有一间终年弥漫着浆糊与旧纸气息的修复室。推开门,时光仿佛自动慢了下来。室内光线柔和,工作台上纤尘不染,各式镊子、排笔、棕刷、镇尺在绒布上排列有序,像等待检阅的士兵。修复师老周正俯身于一张残破的书页前,鼻梁上架着圆框花镜,呼吸轻缓得如同初春的微风。

  他手下的是一页明代的地方志。虫蛀如星,水渍似云,脆化的纸边稍碰即碎。老周先用软毛刷轻轻扫去浮尘,动作轻柔得像在为一朵花拂去露水。对于顽固的污渍,他不用化学药剂,而是用温水浸润的棉签一点点蘸取,耐心得如同刺绣。他说:“书页如人面,清洁要温润,去污存其神。”

  补纸的选择最见功力。老周有个纸库,收藏着各朝各代的纸张。他取出一张清初的竹纸,对着光线反复比照纹理、厚薄、色泽,直到找到最匹配的一片。裁纸时不用刀剪,而是依着水纹走向慢慢撕开,让边缘形成天然的纤维过渡。这手法有个诗意的名字——“春风撕锦”。

  上浆是修复的关键。他用自制的小麦淀粉浆糊,稀稠恰到好处。排笔蘸饱浆水,在补纸背面均匀刷开,那动作行云流水,仿佛书法家的挥毫。贴合时更要屏息凝神,对准经纬,轻轻放落。再用棕刷从中心向四周排扫,力道要柔中带刚,既要赶走气泡,又不能伤了古纸的筋骨。

  压平晾干的过程最是漫长。修补好的书页要夹在吸水纸中,用青石板压上整整七日。这期间,老周会细细整理修复笔记,用蝇头小楷记录下每道工序的心得。他的笔记摞起来已有尺余高,那是比任何教科书都珍贵的经验宝库。

  曾有人问他:“花几个月修复一本无人借阅的古籍,值得吗?”老周缓缓抚过刚补好的书页,那纸张在他指下发出细碎的脆响,像苏醒的叹息。“你看这墨迹,”他指着页面上清瘦的宋体字,“五百年前,有人这样一笔一画地写下。现在它还能被五百年后的人读到,这就是值得。”

  窗外梧桐叶落了又生,修复室的灯光始终亮着。在这个推崇快节奏的时代,老周用最慢的功夫守护着最快的消逝。他补的不只是书,是文明的记忆,是让时光得以延续的渡船。每当一本古籍修复完成,他总会轻轻摩挲封面,像送别老友。那动作里,藏着对文明最深的温柔,和对时间最倔强的抵抗。

我要赞一下 (0)

文章评论

  

最热评论

意见反馈

请点击我要留言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联系方式

电话:010-56142345    邮箱:wenyitongbao@126.com

中国青少年作家委员会     文艺通宝编委会     北京文易通宝文化传媒中心  北京满堂红广告服务有限公司   本网站坚持原创,反对任何形式的抄袭和克隆。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京ICP备12030317号-2        本文观点属于作者,如有侵权,证据充分,本网站负责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