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雨势渐歇,收起伞,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清新气息。回头望去,那长长的巷子依然沉默着,仿佛一个温柔的、湿漉漉的梦。
江南的雨,总是不急不缓的,带着一种亘古不变的耐心。而这样的雨,唯有落在那些曲折幽深的小巷里,才最是相得益彰。我总爱在这样的时候,撑一柄素色的油纸伞,独自步入巷中。
脚下的青石板,被岁月和步履磨得温润,雨水一浸,便泛出一种深沉的、类似青玉的光泽。石板之间的缝隙里,翠绿的青苔恣意地蔓延着,像是时光用最细腻的针脚,绣出的绵长图案。鞋底踏在上面,发出轻微而清晰的回响,这声音被两侧高耸的封火墙拢住,在狭长的空间里幽幽地回荡,仿佛是与另一个时空的自己的对话。
巷子极窄,两侧的白墙也已斑驳,雨水在上面画出深浅不一的痕迹,像一幅幅抽象的水墨画。墙头偶尔会探出一枝半萎的蔷薇,或是几茎不知名的藤蔓,那湿漉漉的绿意,便成了这素净画面上最动人的点缀。目光顺着墙壁向上看,只能望见一线被雨水洗得发亮的天,灰濛濛的,如同一块上好的宣纸,正等待着谁的笔墨。
巷子是静的。平日里偶有的叫卖声、孩童的嬉闹声,都被这雨幕隔绝了。唯有雨水从瓦檐滴落的声音,错落有致,敲在石板上,是“嘀嗒”;落在伞面上,是“沙沙”;汇入墙角的暗渠,则是“潺潺”。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非但不觉得嘈杂,反而更衬出这巷弄的幽深与静谧。
偶尔,前方会飘来另一柄伞,伞下的人影也如同一个模糊的符号。我们彼此靠近,在狭窄的巷中礼貌地侧身而过,或许会有一个短暂的眼神交汇,或许没有。然后,脚步声各自远去,身影重新被雨雾吞没,仿佛从未相遇过。这种恰到好处的距离,让人感到自在。
走着走着,便会遇上一座石桥。桥不高,拱形的桥洞下,河水显得格外幽深。雨点落在河面上,漾开无数个细小的涟漪,将倒映在水中的桥影、屋影揉碎,又重组。站在桥头望去,巷子向着更深处蜿蜒,看不到尽头,仿佛通往一个不可知的、充满故事的过去。
在这样的雨巷里行走,是不必思考目的地的。过程本身,就是全部的意义。尘世的纷扰被远远地抛在巷口,心也变得像这被雨水洗过的空气一般,清冷而透明。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只是走着,听着,看着,便觉得自己也成了这江南烟雨的一部分,成了一首婉约宋词里,一个安静的音符。
待到雨势渐歇,收起伞,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清新气息。回头望去,那长长的巷子依然沉默着,仿佛一个温柔的、湿漉漉的梦。
